怕孩子长不高,家长花10万打性抑制剂,竞争焦虑
孩子长不高怎么办?生长激素成了家长心中的灵丹妙药。
身高竞争
张凤的女儿妞妞患有“中枢性性早熟”,选择打性抑制针来抑制孩子发育,同时给孩子长身体的时间久一点,有利于身高的增长。
妞妞要同时注射抑制针和生长激素,大半年下来,张凤花了10万元,打满两年,共计需要20万元左右。
对于妞妞这种“有病”需要打针的孩子来说,注射药物确实是一种选择。
但对于大多数想要孩子长高的家长来说,生长激素却成了非打不可。
在一些贴吧里,很多家长留言交流:
女儿10岁,测骨龄11.9,预测只能长到158CM,需要打针吗?
9岁9个月女孩,身高154CM,骨龄11岁,乳房开始发育,还有必要打吗?
医生不建议给孩子打,请问大家去哪里可以打到这个针?
家长只知道打针可以长高,不知道生长激素作为一种药物,只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长期依赖生长激素,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低,股骨头坏死、诱发肿瘤的可能性。
不少孩子因为注射了生长激素,视力降低、体重急速加重,从一个小瘦子变成运动健身都瘦不下去的胖子。
但对于家长们来说,比起长高,副作用又算什么呢?
男生不到180就是残废,女生不到165就是矮子。
深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身高上不落后于人,自然使出浑身解数。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长高,不顾代价地给孩子身上扎针眼,本质上是接受不了孩子普通、落后于人的竞争心态。
很多人以为“鸡娃”只是局限于学业上,殊不知父母给孩子打的鸡血,从来不只有一条路。
从学习到容貌,再到身高,孩子们犹如一件件产品,被家长们朝着自己的追求和社会标准塑造。
教育上,给孩子报班补课,花重金聘请金牌教师。
容貌上,追求圆头审美,给刚出生的婴儿戴头盔矫正头型。
如今压力来到身高上,没有患矮小症的孩子,也要被家长拉着打针、运动。
一名13岁女孩,身高1米58,她的妈妈为了让她长高,逼她每天跳3000个跳绳,最后孩子患上了胫骨结节骨骺炎。
甚至还有家长咨询医生,问上高一的孩子,一米八,想长到一米九,能不能打生长激素?
那些一米五孩子的家长听了,可能只会拳头发紧。
在很多父母心中,身高从一个生理指标变为一种竞争力。
这种为了自己的焦虑折腾孩子,想要孩子“一定比别人强”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社会存在竞争,有优秀的人,也有普通的人,父母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孩子的普通。
做一个快乐的普通孩子,比做一个满身针眼,饱受药物折磨的“问题孩子”显然要幸福得多。
焦虑的时代
为了长高,就去打针,为了好看,就去整容,实则是身高焦虑和容貌焦虑在作祟。
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每时每刻,每一个人,好像都在比谁更卷。
大家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以前生活在乡下,无忧无虑,祖祖辈辈靠种地就能养活一家人,邻居之间不会攀比你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学,不会吹嘘自己女儿嫁给了有钱人,每个人都活得知足又惬意。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媒体技术发展,大家开始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即使你想知足常乐,也会被人推着卷起来,万物都可用数字计算的社会,贩卖焦虑越来越普遍。
贩卖焦虑的本质就是把人的欲望进行放大打击。
向家长贩卖分数,因为父母想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向女性贩卖容貌,因为每个女人都想变美。
向男性贩卖成功,因为每个男人都渴望金钱权力。
在这场单向的输出中,即使知道背后隐藏的焦虑经济帐本,也愿意有人买单。
年龄焦虑、容貌焦虑、教育压力、知识焦虑、脱单焦虑......
在焦虑中内卷,归根结底是社会资源的有限。
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每个人无底的欲望,因此恶性竞争就开始出现,内耗由此形成。
看到别的女孩子又白又美大长腿,自己就去花高价整形。
看到别的孩子长得高,就给自己孩子打针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