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信息采集要坚持教育需要|长江评论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消息出来,许多家长为此叫好。出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
消息出来,许多家长为此叫好。出于家校沟通目的,登记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只要信息保存得当,大家都能理解。但时下一些学校登记要求远超出教育需要。工作单位、担任职务甚至年收入等信息,与“育人”没有关系,也被要求一五一十填写,难免让人担心其用途,或担心孩子被另眼看待。因此,要为信息采集划出边界,严禁过度采集,保证信息确为教育目的所需。
网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止采集家长乃至家庭任何信息,这恐怕就有失偏颇。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如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有时需要从家长那里获得。再有,很多人对学校、老师的温暖回忆在于“家访”。每位学生都有成长的烦恼,老师敲开了家门,也敲开了心门。许多老师家访还随身带着厚厚的笔记本,记录情况和感受。这样的家庭、家长信息向学校开放,家长们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积极配合,就是因为家访是为了育人。
有时过度采集信息,很难说是出于“育人”需要。规范家长信息采集,评判采集的信息是否合理必要,还是要回到教育需要,要看是不是为了搞好教育,是不是围绕“育人”目的。这是一把根本的“尺子”。
【编辑:郑晓晓】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