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现语文教材暗藏玄机,疑似现“少儿不宜
初学古诗词,只觉她生涩难懂且咬文嚼字,也不懂作者的心境,反而还怨古人为何要隐藏心思,直抒胸臆不好吗?
时过多年,愈发觉得她分外优美,越读越上瘾,也开始尝试去了解作者的心思,这才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文化内涵。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陶冶自己的情操。
古诗词的大道理更适合洗涤当下社会人的心态,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均是古人的大智慧大道理,21世纪的人们都不一定能参透,由此可见我们的祖祖辈辈是有多么通透。
正因为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更要去传承,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每一册课本都会有古诗,大多是以唐诗宋词为主,学生们可能体会不到当时作者的心境,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能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就已经是学到知识了。
中国的孩子对于古诗和作者张口就来,无论是“诗仙”李白,还是“诗圣”杜甫,都是陪伴她们整个学习生涯的朋友。
父母的理解层面和学生是不一样的,但是近日一位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发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认为其不应该出现在语文课本中。
每一首古诗都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更是蕴含着大道理,但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理解到的点也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叶绍翁春游时看见杏花有感,他游园时看见了杏花想要进去一睹芳华,可是敲了敲门无人开,此时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他在院外徘徊却发现,有一枝杏花伸出了墙外,此刻他定是激动不已,所以才写了这首诗。
但是诗中的“红杏出墙”却有了古今异义,在当下社会,该词是用来女人不检点,平常孩子看电视时也会有所知道,所以家长认为这首诗不该出现在课本中。
还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中的“黄四娘、流连、娇莺”很容易让人想到“烟花柳地,男子与女子戏耍”的景象,家长说应该删除。
其实家长有点小题大做了,孩子的思想很单纯,根本不懂家长所担心的点是什么意思,只是在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其所蕴含的道理,我们没必要考虑那些“少儿不宜”的层面,所以大家觉得该去掉吗?
在传承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一味的趋之若鹜,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兼容并蓄,更要学会转化和创新,把其魅力和大智慧转化到我们这个时代里来,每一个人都是文化传播的使者,这是我们的义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潜移默化到我们的思想里。
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死记硬背,在学习时要换位,把自己带到当时作者生活的背景里去,尝试着去经历,去思考如果换做是自己又该如何,环境造就人,每首古诗都有其特定的心境和感想,对于其所蕴含的大道理更要放在现实生活中去应用,只学不用终归是一潭死水。
结语:你觉得这两首古诗“少儿不宜”吗?应该删除吗?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