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阻止孩子吃零食了,家长要做的是这件事
每次和孩子逛超市,孩子都吵着要买零食。
不给孩子买,孩子便又哭又闹,
给孩子买呢,又担心孩子吃多了对身体有害。
那么,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呢?建议你接着往下看。
每当看到下面这种新闻时,脆弱的小心脏便会收缩一下。
16岁男孩每天八瓶饮料,突发昏迷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图片来源:微博@Vista看天下
重庆14岁男孩长期吃垃圾食品手指变形......
图片来源:微博@半岛都市报
孩子不节制地吃零食,已经不是简单地“上火”问题,严重的还可能会危害生命健康。
但要孩子完全不吃零食,也不太现实,适当地吃零食是没问题的。
需要的是,家长的管控和监督,培养孩子养成科学、健康吃零食的习惯。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中附带的零食扇面图,将儿童零食分成了三类:
“可经常食用”(绿区):低脂、低糖、低盐,较天然、烹煮方式简单的食物。
“适当食用”(黄区):中等的油、糖、盐,经过较复杂加工的食物。
“限量食用”(橙区):高脂、高糖、高油,常被称为“垃圾食品”的食物。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家长们可以根据图表,对孩子摄入的零食种类进行管控。
“绿区”可每天食用,“黄区”一周可食用2—3次,“橙区”一个月食用1—2次。
国内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1、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
3、少添加糖、盐、油,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
4、不能使用防腐剂
5、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产品口感不崩牙等
6、产品必须标出过敏原
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购买零食时,还要学会看包装盒的信息。
每一种食品的营养成分表都必须注明5个基本的营养数据:
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元素。
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的食品,家长不要购买。
其中要注意“纳”的含量。
钠离子摄入量过多,影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钠含量高达2000mg的零食果断放下离开。
1、配料表中,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高。
2、纯天然成分越靠前越好
孩子平时喝的纯牛奶,通常配料只有“生牛乳”一个成分,家长可以留意一下。
还有孩子平时吃的冰淇淋,如果牛奶、奶粉等配料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则冰淇淋的质量会相对高一点。
如果白砂糖、乳糖等配料很靠前,那么,这个食品应该挺甜的。孩子不能多吃,可能会导致引起肥胖或糖尿病等症状。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孩子吃多了容易影响智力发育,还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几率。
通常食品不会直接提到反式脂肪酸,或者写着反式脂肪酸为0。
然而,“0”就代表食品不含反式脂肪酸吗?
并不是!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明确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时,可标识为“0”。
而且,反式脂肪酸还会化身不同的“模样”隐藏在配料表中。
包括精炼植物油、代可可脂、起酥油、氧化植物油、棕榈油、植物黄油等。
越靠前证明含有的成分越多,对孩子的危害越大。
为了孩子的健康,
为了孩子的快乐,
健康、科学地给孩子吃零食,才是最安心、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