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岁之前,家长要给孩子立四个规矩,不愁未来
中国家长的普遍思维:从小就希望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往往会想出各种方式,比如上各种补习班,与其他孩子各种对比,针对性教育等等。
父母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孩子好,然而,有些努力注定不会有回报,相对而言,我觉得大家应该从其它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比如下面4个规矩,越早立越好,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成长。
尽管很少有人会想起三岁之前的东西,不过有一点已经得到了儿童教育界的证实,孩子在三岁之前所接受的信息,其影响力远超之后的深度教学。因此,要想彻底改变孩子,还得选择从3岁之前开始着手。
规矩一:学会分享
人类作为群居类生物,人际交往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事实上,从某种层面来看,在这方面越拿手的人,未来混得越好,哪怕他们并不是群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没人喜欢吝啬的人,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获得她人友谊,分享无可替代。
大方看似简单,不过对小孩子而言,它确实违背了天性。从人性本能来看,唯有自私才能活得更好,因此,小孩子都不大方。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他们都想独自占有。
而要想改变这一点,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先让孩子学会自立,让他们打扫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然后再去暗示孩子,分享可以获得外力帮助。有了甜头,孩子自然更加乐意分享,相反,如果上来就强硬要求孩子分享,他们就只会埋怨。
更有甚者,还会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无形中破坏亲子关系。
当然了,穷大方也不行,应该在能力承受范围内去分享,这样性价比最高。
规矩二:不允许说脏话
老一代人虽然一直有这个规矩,对它重要性的概念可能还不明晰,事实上,不说脏话是最起码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在高端场合,也许就因为一句话不对,然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我之前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同事去相亲,本来两个人都挺满意的,家庭条件、个人身材、颜值等等,匹配度高的惊人。结果同事在吃饭过程中无意说了一句脏话,然后女方回复:不喜欢低素质的人,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吹了。
其实同事这人真不错,说脏话也仅仅是口头禅,没有任何恶意,不过碰到较真的人,道理实在讲不清楚。
哪怕不考虑那么深远,相信广大家长同样不喜欢孩子满嘴脏话,那样着实有些不雅。
至于这个要求如何达到,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我就不在这丢人了,总之,大家意识到重要性就行,千万不要打折扣。
规矩三:遇事先思考
小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遇到事情光哭或者大喊大叫的类型,另外一种是遇事可以沉着冷静面对,先思考,然后尝试,最后再根据反馈来衡量如何对待的类型。
显然,后者处理问题的方式要比前者厉害无数倍。
小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并不会科学、高效处理问题,而要想改变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这重点批评某些妈妈,她们心理素质不行,遇事就慌,连带着孩子也跟着模仿。虽然万事开头难,可一旦开了头,再想转向,难度极高。
在这给大家两点建议:
可以先让孩子吃苦,让她们习惯挫折,以此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心理素质提高之后,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
孰能生巧,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不管做的好不好、对不对,中途都不要打扰他们,哪怕他们主动求助都不要理睬。等孩子习惯之后,未来就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了,再大的困难,也得先试试才知道行不行。
值得注意的是,安抚工作不能少,一味地打压而缺乏安抚,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要是演变成心理疾病,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规矩四:跟优秀的人相处
是不是觉得这一点有点“势利眼”?非要跟优秀的人相处,有点瞧不起人的意思?
有一说一,这个社会确实“咸鱼翻身”的案例,不过那个比例实在太少,根本不值得我们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