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宝宝交朋友,家长该不该干涉友谊的“贼
文|暮咪(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家长都希望宝宝可以和学习好、品行端正的小朋友成为好伙伴,可总有一些调皮鬼围绕在孩子的身边,家长怕孩子也跟着学“坏”,可孩子年龄尚小,恐怕说了也不会听。
“坏朋友”很可能就潜藏在宝宝身边
子晴今年上幼儿园大二班,尽管她才5岁,也有了对外界的认知,甚至是自己小秘密。
平日里的她很是乖巧,近些日子,妈妈发现她的书包里总是多了一些小玩具,可自己并未给她零用钱,妈妈便询问她这些玩具是哪里来的。
起初子晴只是敷衍妈妈说是同桌给她的,可后来妈妈观察了这些玩具,全部都是新的,同桌怎么可能总是送给她,难道这么小的年纪就会对异性产生好感?
为了消除心中的疑惑,一天妈妈送她上学后,便躲在校门口没有离开,这时,同桌的小男孩也到了校门口,他们没有进校园,而是转身走进了门口的小卖铺。
不一会儿,小男孩掏出书包里的玩具,塞给子晴一个,妈妈确认孩子没有说谎后,便联系了对方家长,并把这些玩具钱都如数交还回去。
小男孩的母亲很是吃惊,称自己并未给过孩子零花钱,他怎么可能买玩具送人,怕不是子晴妈妈搞错了。于是两个妈妈化身福尔摩斯,结伴去小卖部一探究竟。
原来这家小卖部里只有一位老人,卖些孩子的文化用品和小玩具来维持日常生活,老人腿脚不好使,只能在门口的吧台上看着,这才让两个小朋友钻了空子。
经过妈妈的严刑拷问,子晴这才说了实话,主意是同桌想的,自己只是负责盯梢,从来没有偷偷地拿过东西,每次同桌成功得手后,就分给自己一个作为奖励。
妈妈对子晴采用了武力,并告知她这是“偷”,并且给子晴转了学,让她远离这个“坏”同桌。
小编分析
和子晴妈妈一样,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交友不慎,出现不良行为,就会责怪身边的小伙伴,断绝孩子周围的一切恶劣事物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可在采取强制的行为措施之前,家长应该深思,孩子学坏的表象行为下,有哪些心理诉求。
父母必须读懂这些“套路”
1)倾听孩子的内心
学会倾听是走进孩子的最有效方式。比如文中的之晴妈妈,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对玩具的渴望得不到满足。
如果父母能明白孩子的心理诉求,就能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也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2)促进问题的解决
孩子之所以被旁人引导,是因为自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家长能做的,是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要教给他们如何拒绝朋友的坏主意,必要时可以拿家长和老师作为挡箭牌。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过度地保护,久而久之,孩子便没有适应团体的能力。可父母毕竟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总要自己去面对问题。
关于交朋友,父母能做的,就是教给孩子正确的择友观,鼓励孩子和善良的同学一起学习玩耍,与行为不端正的同学保持距离,相比拆散孩子的友谊,不如从开始就不要让孩子建立。
况且,朋友的“好坏”要让孩子自己做出判断,这是家长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从孩子交朋友这件小事开始,就名正言顺地干涉孩子的一切。
你会干涉孩子交朋友吗?留下你的观点一起分享吧。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暮咪育儿』,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