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总需家长推一把培养内驱力强的“自推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小姑子发来微信说自己快要愁死了,因为孩子做事总是要自己提醒好几次,否则孩子就不会去做,但是平时自己又很忙,没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小姑子发来微信说自己快要愁死了,因为孩子做事总是要自己提醒好几次,否则孩子就不会去做,但是平时自己又很忙,没办法一直提醒孩子。不管自己是吼着还是耐心地劝说,孩子都没有改变这样的习性。
看到孩子不够主动积极做自己的事,比如刷牙洗脸、起床、做作业吃饭、出门等等,她就很担心孩子以后不够独立。这些生活小事都没有主动做,她更担心孩子以后不够上进。于是,她向我来求救了。
看到小姑子的信息,我不禁想起宝妈群里妈妈们所吐槽的孩子''拖拖拉拉''现象与小姑子孩子是一样的。这些孩子做事为什么总要家长提醒呢?家长们又应该怎么做,能够较快地纠正孩子的''小毛病''呢?
事件分析: 孩子做事总是要催和推,就是孩子不愿意做了,即内驱力不足
孩子拖拖拉拉总是要家长催和推,他其实就是表示他不想做了,至少不是特别想。孩子如果特别想做,不用催都会去做,比如看电视、玩游戏;孩子不想做,我们催好几次都不做或者才去做,比如枯燥的读书、令他害怕的游泳、去幼儿园等等。
专业点来说,就是孩子内驱力不足。一个内驱力足够强的孩子,不仅会主动做自己的事情,还会坚持主动学习、做作业以及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调整自己的节奏,从来不需要家长像挤牙膏一样''推''着自己走。反之,一个内驱力不足的孩子就像我小姑子孩子一样,总是被动地去做某事。
疑惑解答:内驱力是什么?内驱力是人类行为的第三种驱动力
内驱力是一种驱动人类做某事的自我驱动力,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Pink 在超级畅销书 《驱动力》里把这种自我驱动力叫 Motivation 3.0。
>原因是,在心理学家传统认识里,人类行为有两种驱动力:第一种是生物性驱动力,就是人类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的动力;第二种来自外在动机,即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的动力。但Daniel Pink 认为人类行为还有第三种驱动力,是来自于内在动机的内驱动力,即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内驱力足够强的孩子在我们家长眼中就是''省心且未来可期的孩子'',学习不用管他会自己学,兴趣不用逼他会自己培养,生活小事不用催他会自己做,经常对周围事物有着好奇和探索欲。这样的内驱力强的''自推娃'',长大后就是我们眼中自律、自强的人,他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优秀''的气息。
追溯原因:别人家孩子都有强大内驱力,我家孩子的内驱力去哪里了?
每个人天生有内驱力,但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有内驱力。人都有欲望和需求,一旦有欲望和需求就会去追寻,但人们并不是对所有事都有欲望有需求。当孩子不想做我们想他做的事情时,就是没有内驱力的。
孩子总是受另外两个驱动力影响,内驱力没有得到激发。有些孩子小时候比较积极乖巧,但不是因为内驱力强大,而是因为性格或者避免惩罚、为了获得奖励而乖巧、积极,渐渐长大后他们却表现出比较畏难偷懒了。也就是说,外驱力太强又没促进他们内驱力增强的情况下,另外两个驱动力会削弱孩子内驱力。比如,邻居家妈妈用星星方式奖励惩罚调皮孩子,一开始孩子乖巧很多,但是一个月后孩子不再如此依旧''我行我素''。
在''狼追型''教育下,父母打击孩子信心,内驱力逐渐降低。有些孩子小时候还是较为主动积极的,但是因父母不断地批评、唠叨,从而不再积极主动做某事。
因为父母这样的教育,使得孩子变得焦虑、效率变低,也使得孩子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使得孩子无法感受做事的愉悦和自豪。比如我妹妹小时候还是挺喜欢学习的,但是因为妈妈在她做作业时不断唠叨和责骂这个不对那个不是,打击了她学习自信和减弱了她的学习兴趣,所以后来她学习时就特别烦躁,最终成绩下滑。
解决思路:孩子不想做,我们就想办法让孩子想做,激起孩子的内驱力
我们知道了孩子做事总需要家长推一把的原因后,就直接''对症下药''。孩子天生内驱力不足,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想做事,孩子内驱力因为我们教育方式不对而下降,我们就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重新激起孩子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