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何不喜欢自己孩子,克服“破窗效应”,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出生的阶段对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随着为人父母的新鲜劲过去,孩子也渐渐长大,有的父母会对孩子的喜欢逐渐减弱,甚至会有讨厌孩子的阶段。
小娜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她常常跟我诉苦,说自己越来越讨厌孩子了,孩子越长大越没有以前可爱招人喜欢了,一想到教育孩子小娜就烦躁的一个头两个大。
孩子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吃饭不专心动来动去,还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每天除了玩就是玩,让他写个作业得使上十八般武艺,还整天顶嘴,非得大吼大叫才能管点用,有时候发脾气都不管用,甚至搬出爸爸来管教孩子,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越想越焦虑烦躁。心里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可孩子实在太难管,一烦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淘气不服管?为什么家长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孩子?其实是“破窗效应”在作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在环境中难免互相影响。
一、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做的一项实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两个阶级的社区,一辆停在中产 阶级社区,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他还故意将停放在杂乱社区的车子车牌摘掉,打开了车的顶棚,结果还没等装上行车记录仪就被偷走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子放了一个星期依然什么事都没有。
为了证实是不是跟阶层环境不同有关,后来心理学家将这辆完好无损的车的玻璃砸破了,没过多久这辆车也被偷走了。
在这个实验基础上,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如果有人打破一栋楼的窗户玻璃,又不及时维修,别人就会因为这样的示范性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从而会让整栋楼变得门窗破烂,犯罪滋生。
破窗效应放在孩子教育上就说明了两点问题,如果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制止住,孩子有一有二就会有三,一次又一次打破原则,越来越难管理,家长如果觉得孩子满身缺点,毫无是处,越这么想孩子,越会把孩子的缺点放大,放大到最后越来越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孩子也会因为父母这样的态度而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破窗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好像多米诺牌的第一块,第一块被推到后边无数块都会被推到,一件事连着一件事,最后进入死循环。
例如,如果孩子很吵,周边的人对他说你真吵,你是世界上最吵的孩子,这个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吵。当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的是时候,周边的人对他说你真坏,你是全世界最坏的孩子,这个孩子真的慢慢变的越来越坏了。
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
当这个孩子冲小狗身上泼水的时候,有人说你真好,感谢你帮我的小狗洗澡,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当他把房间翻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谢谢你愿意捐这么多东西给穷人,这个孩子也变的越来越可爱。
这就是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
二、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原本出自圣经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国王分别给三个仆人5000两、2000两和1000两,最后5000两的仆人挣回了5000两,2000两的仆人又挣了2000两,1000两的仆人只是将钱埋进土里。体现出的道理就是,优秀的人会越来越优秀,失败的人会越来越失败。
所以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经常夸奖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经常责骂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差劲。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孩子不聪明,是因为孩子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聪明。
三、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孩子- 孩子长大了
孩子不会永远都像小婴儿时期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到了3-4岁,孩子会变得好动,7-8岁到了讨狗嫌的时候,调皮捣蛋,不爱写作业,等孩子长到12岁左右的,又到了叛逆期。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