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挂嘴边的4句狠话,比打孩子还伤他的心
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一个叫“朱屹立”孩子的故事。
孩子成绩下降,父亲留下了一句“等你晚上回来,我再收拾你”的狠话,儿子则默默的收起了书包,离家出走了,便再也没有回来。不久后,在湖里打捞到了他的遗体。
久久难以忘怀的是那句父亲的狠话:“等你晚上回来,我再收拾你”,而这个父亲已经等不到儿子了,因为孩子的恐惧,让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总给他“语言”暴力的父亲。
语言的暴力,会深深伤害孩子
仅一句简单的气话,但这句气话背后,更多是父母对孩子身体的暴力。只有当孩子足够恐怖的时候,才会因这一句父亲的狠话,就放弃了生命。
而这句话中,似乎看到了埋藏得更深的那些“嘲笑、讥讽、否定、贬低、侮辱”的纯语言暴力,这种暴力不伤身却更恐怖,因为它深深地伤了孩子的“心”。
《人物》杂志在4月发起了一个征文“不好好说话”,到6月时,达到826万的浏览量。而知乎上也发起了热议,被孩子投票最多的是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
请父母“重视”,检视自己,想想这些话的毁灭性有多强?
1、你这都不会干,你还会干什么?
害怕自己不够优秀不被世人爱,是父母本源的自卑与敏感,他们却将这种“自卑”用在培养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觉得“优秀”才配被爱。
电影《秋日奏鸣曲》中的妈妈夏洛特是一个艺术家,她极尽优雅,对待孩子伊娃的时候,总是“苛求完美”,抱着“极高”的要求。
她与孩子难得的相处,成为了女儿最痛苦的经历。
伊娃曾崩溃向母亲哭诉:“我感觉我什么都做不好,我甚至从来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哪怕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总是害怕自己不够优秀,不配被你爱!”
哪怕孩子成年后,也一直活在了“你这都不会,你还会干什么”的阴影中,努力地伪装,压抑自己,努力的去“优秀”,但如此这样的自己,却早就已经迷失了方向。
正确方式:家长要学会好好说话,接纳孩子身上的不足,如果你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可以用鼓励性地语言跟孩子说话:“不管你优不优秀,妈妈都爱你。如果你现在能尝试做这件事,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一样的潜能哦!”
2、就因为你是女孩,你爸才这样对我
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比这句话更伤一个女孩的心。
她不管再优秀,不管再努力,不管再爱父母,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人再爱她。她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存在。
她可能会觉得,她的出生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她毁了母亲的“幸福生活”,是她毁了父亲“传宗接代”的人生愿望。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是孩子会停止被“爱”,这种“不被肯定的生命”她会选择还给你,还给父母一个“没有我”的“幸福世界”。
父母好好说话的案例:“不管你是女孩还是男孩,妈妈都不会因为性别而“鄙视”你,你是妈妈这一辈子最爱的人。”
3、你知道在你身上,我花了多少钱吗?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敢随意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因为“钱”让这一切成了施暴合理化的原由。成人的世界,习惯用钱来衡量一切,包括爱。
自然而然,父母亲觉得为孩子花了多少钱,就有多少爱。而我几乎用掉了生命中全部的钱了,难道我还不能用这个“钱的投入”,来告诉孩子我有多爱她吗?
而孩子内心的真实读白你知道吧?
你的钱给我买的零食,我可以不吃;你的钱给我买的衣服,我可以不穿;你的钱给我交的学费,我可以不读;你的钱给我的一切,我都可以不要,那这样,我就不欠你的了?只求你不要再对我说“你知道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吗”的话,就这样可以吗?
家长正确说话方式:“宝贝,不管怎么样,妈妈永远爱你!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跟妈妈沟通!”
4、只考这么点分,你怎么这么没用
很多父母“刀子嘴豆腐心”,孩子却不一定能适应。
父母心中,对孩子90多分的成绩有些满意,但习惯性希望孩子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