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退群事件上央视,是对教育减负莫大的讽刺
前一段时间火极一时的“家长群”事件,这几天再次登上了热搜,全网家长的愤怒似乎都被激发出来了。起因是一位江苏家长的退群事件,被报道之后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关注和共鸣,还引起了央视新闻的关注。
央视新闻点评: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官媒的定性更加给气头上的家长添了一把火,很多家长纷纷指责老师不作为,老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却承担不了批改作业的责任。
这一段日子,被全网“讨伐”的老师心里想必并不好受。事件不断升级,不少老师也陆续出来发声,家长喊退群,老师也想退!
这是一条在老师中传播很广的视频:
不少老师表示,家长群不仅是家长的负担,更是大大压缩了老师放学后的自由时间。
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称,在班级家长群中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刘老师一方面感谢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很苦恼,“这样回复,容易让后来的家长看不到重要信息。”
因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刘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
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办法为家长群点赞,可以说,家长群让家长崩溃,也逼疯了老师。
那么,家长群,到底困住了谁?
其实,家长群成立的初衷,本是为方便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努力教育孩子。但在现实中,不少家长群却逐渐“变味”:有的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秒回复”,有的家长在群里炫富、晒娃、打广告,使得家长群逐渐演变为“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
本应该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却成了家长和老师的“压力群”“负担群”。
为什么一个家长退群的小事,会升级为国家级媒体轮番报道的大事?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减负的口号越喊越响,大家却尴尬地感觉到,教育给孩子造成的负担不仅没有变轻,反而是越减负担越重了,而且不仅仅是孩子,同样不堪重负的还有老师和家长。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被更多教育界专家提倡,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安排了很多素质拓展的活动,这样就压缩了学生主科的学习时间。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忙的马不停蹄,但是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便不得不安排学生们上辅导班补课。老师要在很有限的时间里忙着给学生授课解惑,还要绞尽脑汁设计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结果,老师们的精力被分散,学生在学校被各种素质教育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放学后还要补习主科,而家长大多都不是专业教育人士,不知从哪儿入手,必然会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忙的马不停蹄,加班加点,却费力不讨好,还落着埋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又背上新的负担。
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方过得舒坦。家长群里矛盾不断、家校关系紧张自然就愈演愈烈了。
让人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让人无法回避。无论教育理念多么前卫,学校和老师设计的活动多么的新颖,多么的有益身心健康,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中高考。
老师和学生一边面对着巨大的升学的压力,一边要拼命进行素质拓展,结果就是孩子累,老师累,家长累。
这一次,家长退群事件闹上央视,不就是对我国教育减负的一次莫大讽刺吗?
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使家长群回归它本来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