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学棋家长会开心,看到比赛场边这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高华生
利用比赛间隙场在场边做题、看书、打谱,是棋类赛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0月13日,由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主办,西湖区青少年宫承办,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之江)第二小学协办的2020年西湖区中小学生棋类比赛(中国象棋、国际跳棋)在杭州求是教育集团(之江)第二小学举行。本次比赛共吸引了东道主求是教育集团学生在内西湖区380多名学生参加。
小时新闻记者到达比赛现场的时候,正是第一轮比赛结束后的间隙。赛场外面就是求是之江二小的田径场,很多学生到趁着比赛间隙出来散步放松,有些年龄较小的小选手在跑道上追逐玩闹,一派天真浪漫的童心在空气中洋溢。
赛场内裁判老师正在忙碌准备下轮对阵表。休息区有学生正在静静地看书、做作业。小时新闻记者走近一看,这样的学生还不是少数,他们有的在拿着象棋书在打谱,有的在做数学作业,有的则在做历史作业,还有的则拿着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阅读。
#吴雨桐正在做数学作业#
“反正也没事,做做数学题吧。”
翠苑文华中学初二学生吴雨桐正在做数学作业,她做的是初二几何作业。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接触国际跳棋已经三四年时间了,没有刻意去参加等级测试或者比赛,但是这个项目自己是喜欢的。比赛间隙做一点作业其实挺正常,一起来参加比赛的同龄人像她这样的不少。
“一起来参加比赛的同学有十几个,看看书、做做作业其实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我这次是忘记带书了,所以就做做作业。”
十三中初二学生谢心扬接触国际跳棋也就一年多,报名参加比赛更多的是一种参与。她不觉得自己和同学看书、做题有什么特别的,对她们来说,利用比赛间隙抓紧时间把拉下的功课补补是应该的。
#十三中学生不少在看书、做作业、看棋谱#
“你也注意到了?我带学校棋类运动10年多了,学棋的孩子自我管理方面确实表现好,所以孩子对棋类感兴趣,家长的反应都是绝对支持。”
十三中棋类项目负责人陈真伟老师是带队老师,也是本次比赛的裁判之一。他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在十三中推广棋类项目10多年,他最欣慰的一点是——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支持孩子训练、出来参加棋类比赛,不像其他有些体育项目,家长会忧虑对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有几次家长主动来找我,问:陈老师,(棋类)社团规模能不能弄大一点?”
某种意义上这是对陈真伟工作最大的认可。他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学棋的孩子自己也争气、省心,在学习自我管理方面表现得好,让家长放心。
“我觉得如果一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的话,然后这个学生又想要发展这个爱好,那么他肯定会考虑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为了这个爱好,他可能就会有意识地去提高自我管理。鱼与熊掌,都希望能兼得,对吧?”
虽然初中阶段学习比较紧张,陈真伟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告诉他,初中阶段棋类社团的那段日子是美好的,棋类业余爱好也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大作用。
“我第一批学生中有个求是小学的小姑娘,每次我布置的题目(棋类)她做完后(比较快),就在那里写写画画。有一次我好奇地过去看,发现她在写英语单词,她就是这样合理利用这个间隙见缝插针做作业。我对这件事印象挺深的,她很优秀,后来她保送到北大去了。”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管理处副处长 杭州市象棋队总教练马天越也有同样的感触。她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其实不仅是棋类运动,其他运动也有类似的现象,真正喜爱一项运动的孩子,自我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成长。
“拿(中国)象棋来说的话,他要调动各路棋子(达到目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协调、不断规划、不断整合全局,无形之中就会带动孩子们这方面的这种思维模式(自我管理)。”
马天越说,棋类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有促进作用。长期棋类在运动中养成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让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更清楚、更合理。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学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