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知: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应该做什么样
前几天小编和朋友去看《你的名字》,很是蓝瘦,香菇。并不是因为电影的剧情太让我泪奔,而是因为:明明电影的剧情就是和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不谋而合之处,可为什么我们却无法把古人的一些精华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呢?反倒很经常的是,我们被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美国的大片给感动得不要不要的。真的是叹!叹!叹!
因此,小编今天就要跟大家谈谈一个成语——揠苗助长。成语背后的故事,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这也就就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直在”揠苗助长“。
绞尽脑汁让孩子上各种真人秀节目
随着电视上的各类儿童节目增多,很多草根的父母就万分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节目,希望能有侥幸的心理,让孩子一夜成名。可是,这种牺牲孩子童年,让孩子提前踏上社会的做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不仅成名的希望渺茫,而且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徐州市某幼儿园园长就曾举了一个例子,四岁的明明原来性格开朗,喜欢唱歌。家长为了让明明能够上电视,花重金请老师,每天教明明练习唱歌、跳舞,甚至把孩子的一些休息时间也用在排练上。结果,电视节目还没上,乐乐就对表演产生了严重的逆反情绪,性格也变得内向,不爱和别人打招呼,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后悔莫及的明明爸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在一点一滴的关爱中照顾儿子,希望儿子能早日回到原先活泼可爱的样子。
一点不敢让孩子生病
虽然,现在二胎已经放开,可是不少家庭,依然是只有一个独苗苗。孩子作为全家人掌心里的宝,自然是万分地被宠爱,连生病都不让。很多家长,孩子一有点儿感冒的症状,就着急得不了。全家总动员起来,又是带孩子上医院的,又是叮嘱老师喂各种药的,南京市某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如今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强,有的家长常年让孩子吃药,“一到季节交替,有的班级一半以上的孩子需要喂药。”
然而家长你造不?孩子的成长需要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包括荣誉感、羞愧感、挫折感、痛苦感、幸福感等,过度保护不仅造成孩子体质下降,更让他们失去了情感发育的机会。孩子感冒不太严重的时候,让他吃点苦,用身体的抵抗力去对抗感冒病毒,其实比盲目的打针吃药花瓶要好太多。
而事实上呢?在什么样的年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家长应该懂得:孩子在如下年龄,应该做对应的事:
1岁:从抬头学起、会翻身、爬、扶着走到学会走路。
2-3岁:学会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喂小动物、帮家长拿报纸,从婴儿床改睡儿童床,
4-5岁:会叠被子,在厨房帮忙,扫地拖地,把脏衣服分类,试着分左右,学习游泳。
6-12岁:叠被铺床、自己洗澡,简单烹饪,收拾房间,洗碗收碗,拔草浇花,学习绘画技巧,弹钢琴等等。
13岁以上:换灯泡等小手工,买菜做饭,清理冰箱,简单维修。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根本是要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而父母的正确育儿观,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让孩子在学会如上的事项之后,再让孩子去上所谓的兴趣班。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