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考年级第一是什么感受?为何家长比孩子
不被嘲笑的梦想,不值得实现。 ——老罗
“考第一”的感觉有多爽?
大家都想过考年级第一吗?
不考虑能不能实现,
不考虑别人听到的反应,
相信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YES
至于考没考过第一,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正绝对不会是因为不想。
考第一有什么好处,
为何令人如此着迷?
看看古代状元名单就明白了!
人潮汹涌,历史无情,
能被认识并长久记住的,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成为第一。
图片来自《中华教育改革编年史 2》内文
看到没,只要成了第一
无论是著作,还是生平
甚至是习惯、爱好、成就,
都有后人专门研究记录
而没有成为状元甚至落榜的呢
曹雪芹、胡雪岩、金圣叹、蒲松龄……
虽然也青史留名,人人皆知
但他们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有人说古人重视第一,
是因为科举价值导向。
好了,我们来看看当今年轻人
是如何看待考年级第一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第一的瞩目,
就把它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
家长更不应该
将它作为对孩子的唯一要求。
凡事皆有两面,
第一有第一的风光和自信,
也有第一的压力和苦恼。
日常打开网络,
铺天盖地都是经验分享,
“如何成为学霸”、“如何考第一”
似乎很少人关心,
当成不了第一的时候,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现实,
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前行。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第一
如果我们对家长做一次调研:
如果可以选,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名的朱朝阳,还是第二名的叶驰敏?
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会选择希望孩子是轻轻松松考第一的朱朝阳。
然而在现实中,父母却常常不自知地变成了朱朝阳的家长,而无法成为叶驰敏的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
虽然爸爸妈妈满嘴都是爱,但只有当我拿到第一名的时候,他们笑得才最开心,他们爱的是分数,不是我。 爸爸答应我,只有考了高分,才可以给我买最爱的“托马斯”小火车。
努力成为第一名,永远保持领先的成绩,似乎已经成为孩子讨好家长唯一的方法。
也许谈及对孩子的督促甚至逼迫,家长们也是拳拳爱子之心:竞争这么激烈,我严格要求孩子,还不是为了他好?
那么不在乎孩子考第一的家长,是出于什么心态呢?
白岩松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邮件”,邮件中特别强调“不争第一”: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或许有人会说:“不考第一,不看重分数,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教育界其实有一个“第十名现象”,说的是第十名前后到第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出色”,更容易成为“栋梁型”人才。
这群孩子成绩不至于太差,但却没有把分数、名次当成唯一的追求。他们不在分数上钻牛角尖,学习视野更广阔、主动性更强,更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所以,不在乎第一,不是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把衡量孩子的标准综合化。
毕竟,人的一生不会只有试卷排名这一件事。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只要第一,那你认为朱朝阳是你理想中的自己的孩子吗?
不要拿“不是第一”否认孩子的努力
一档校园节目中,一对关系十分要好的闺蜜璟颐和吴笛,她们都很努力,成绩都很好,但却始终得不到自己父母的认可,反而成为对方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