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童18楼扔自行车:家长除了指责,这2个偏差
相信许多家长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自家孩子闹情绪的尴尬状况,有些孩子的闹情绪只是小打小闹,但有些孩子的行为却是会让人后怕不已。我的朋友就曾经分享给我这么一则视频。视频里,一个9岁的男孩将一辆自行车从18楼垂直扔下,万幸的是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孩子负气扔车的缘由也是让人无法理解:楼道里停放的自行车绊了他一脚,所以他就想要通过将\"罪魁祸首\" 扔下楼的方式来泄愤。
对于这件事情,许多网友都感到气愤不已,纷纷指责孩子没家教,情绪控制能力弱。若是他扔下的是一块砖头,如果这块砖头恰恰砸中了路过的行人,那么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绝大多数的网友认为需要严厉惩罚,才能让熊孩子牢记教训。
但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指责的层面,而是应该思考孩子行为背后出现的两个偏差心理。
第一、控制情绪能力薄弱(容易暴躁)
一般情况下,9岁的孩子应该已经具备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虽然可能还是会有闹别扭的情况发生,但宣泄的方式以及强度也应当是在家长的可控范围内的。但很明显,视频里这个仅仅9岁的孩子并没有具备这项基本的能力。
第二、缺乏清晰的边界意识(行为触及底线)
所谓的边界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清楚感知自己和他人责任分工和权利范围的能力,既能够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同样也要遵守不侵犯他人个人空间和应有权利的准则。但视频里的孩子明显没有做到这一点,随意将自行车扔下楼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到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不仅如此,据相关知情人透露,直到民警严厉指出行为的不当之处,这个差点铸成大错的孩子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孩子的不知轻重,毫无分寸感让我们无奈,但同时也暴露了该名男童家长的教育短板,男童家长并没有重视\"界限教育\"。\"界限教育\"的缺乏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如此说道: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行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那么哪几种类型的家长容易教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呢?
第一、喜欢打击孩子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家长希望自家的孩子是完美无缺的,是让人挑不出错处来的。因此,也就会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或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期望孩子能够在自己的严格鞭策下继续奋发向上。但事实上,持续不断的打击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水平慢慢下降,甚至让孩子对于自我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二、喜欢唠叨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尴尬状况,同样一个问题唠叨了无数遍,但孩子却还是显得漫不经心,丝毫没有起到作用。这可能就说明孩子正在被\"超限效应\"所影响。超限效应指的是外界长时间的,重复性的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耐烦的抗拒情绪。或许家长是想要孩子做得更加细致。
但对于孩子来讲,家长的重复性唠叨会让他认为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在那个时刻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嘴上虽说是原谅了自己,但心底里却还是将错误记得真真的。一旦孩子形成这种错误认知,会加深孩子对于父母的不信任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脾气暴躁的家长
一个脾气暴躁的家长很容易就在无意间将身上的负面情绪传达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用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若是这样的想法扎根于孩子的脑海中,势必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孩子会习惯性的将过激的处事作风带到日常生活当中。
但没有人是愿意和一个暴躁的\"定时炸弹\"做朋友的,而孩子的交友圈也会被越缩越小,可能还会引发孩子性格孤僻等后遗症。我们无从得知该男童家长的教育方式,但孩子的此次行为相信也是给他们敲响了警钟,确实是值得反思。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有所提升呢?
第一、少给孩子吃零食和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