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是该“宽”还是“严”?看看李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一直是父母热衷探讨的话题,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更有出息,也给父母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正确的?
是放手让孩子成长,还是紧紧地抓住孩子?
教育的“度”让人难以掌握。
朋友小杨的儿子从小就是个不听话的“熊孩子”,让小杨没少操心。在孩子5-6岁时,如果提出买玩具父母不答应就会哭闹、撒泼打滚,那时小杨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船到桥头自然直”长大了就会好了。
但是孩子长到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叛逆意识非常强,经常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小杨没说上几句,孩子就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甚至以离家出走、以自杀相威胁。小杨更不敢管教了怕孩子做出过激的举止来。
对此,教育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这种现象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了,这是教育的误区。
李教授还总结出“三不惯两不管”的教育原则:
什么是“三不惯”?
1、对孩子威胁父母的行为不能惯
孩子在小的时候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会采用大哭大闹的方式威胁父母。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能轻易松口答应孩子的要求,否则孩子会得寸进尺。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那就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说;
如果发生在家里,可以采取罚站、不予理睬等适当的方式进行惩罚。
要让孩子知道哭闹的方式对父母没有作用,从而得到深刻的教训,不敢轻易做出威胁父母的行为来,也避免以后采取更极端的方式威胁父母。
2、对孩子说谎的行为不能惯
很多孩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初都是从说谎开始。
如果小时候孩子对父母说一个小谎,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和迅速纠正,孩子怀着侥幸心理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长大后就会说更大更多的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父母在孩子说谎时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有说谎的现象,要当机立断的予以惩罚,才能让孩子知道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
3、对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不能惯
对他人不尊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
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不尊重老人、欺负弱势群体、对同学使用暴力等行为,一定不能惯着孩子。要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也是不被社会和父母所允许的。
孩子在这两个方面的事情,不用父母过多的管
1、自己能做的事不管
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对孩子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这是孩子今后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决不插手或者横加干涉。
2、自己能承受的困难不管
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受不得一点的困难,将来更经不起社会的挫折。
如果不想孩子成为精神软弱的人,父母就要狠下心来,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采用“非黑即白”的方式。
【暖心寄语】
父母坚持宽严相济、恩威并重的原则,把握好教育的“度”,才能把孩子教育和培养好。因此,李教授的“三不惯,两不管”教育法给孩子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父母应该多学习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