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校园欺凌事件中你的孩子是哪个角色
杜绝与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家庭教育有很大的责任。
一个读初一的孩子,由家长带来进行心理咨询。女孩低头含胸,家长说老师认为他女儿有心理问题,因为孩子经常在教室里哭。家长自己也觉得女儿有问题,因为女儿常常不愿意去学校,经常一上学就肚子痛,但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
跟这女孩慢慢聊了一会后,知道她确实有不少问题需要关注,需要后续进行心理辅导。但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是老师和家长都疏忽了的--就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校园欺凌。她每天都必须负责为同宿舍的几个同学买东西;要为她们晾、收衣服;那几个同学的清洁区也要由她负责打扫--她受到了威胁。如果她不干,那几个同学中的一个班干就会叫全班同学不理睬她,并告诉全班同学她家里有个精神病人,她也是一个精神病人。
在这个事件中,有三种角色:那位来咨询的女孩是受欺凌者;那几个欺凌她的女孩是欺凌者;还有,宿舍里的没有欺凌她但知情的同学是旁观者。可惜的是,家长和老师没有觉察、发现并帮助孩子,直到发现孩子精神有问题,也只是认为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欺凌者并不觉得自己正在犯错、违法;知情的同学也没有告发。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的伤害。校园欺凌往往有三个特征:由一名或多名学生针对另一名无力抵抗的学生重复进行言语上、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暴力行为;通常伴有一群目击者或支持者;具有力量对比悬殊、长期重复和受害人被孤立。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家长一般极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被伤害、被欺凌。欺凌者呢,往往都是家长对孩子疏忽教育的。他们中有相当部分过去也曾经受过欺凌,也有部分家庭有一定的强背景(经济上、社会地位上)而疏忽家庭教育的孩子。若自己的孩子知道某个校园欺凌事件,并且在家里谈论过这个事件,有的家长也不会警觉,不注意教导自己的孩子去告发、去制止,甚至家长做出榜样,不会主动去告诉学校、告诉班主任。
校园欺凌事件中,无论自己的孩子卷入哪种角色,家长都有责任。
家长要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的责任更为重大。家庭是培养孩子具备基本人性素养的重要阵地。正义感、明辨善恶、关怀之心、慈爱之心……,这些都首先要在家庭中培养。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家长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孩子畅所欲言的交流中有所觉察,就应马上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对孩子进行帮助和指导。即使你的孩子只是一个旁观者,也必须采取行动,绝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面对校园欺凌,家长要有所行动。
△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被欺凌的迹象。例如一到上学时就开始头痛或肚子痛;说不愿上学的次数越来越多;迟到早退现象增多;不再健谈,不再提起学校的朋友;不愿外出,开始惧怕与人接触;衣服变脏、身体或物品的隐蔽位置出现划痕;总是问家长要钱;买回来的东西很快不见;对待家人生硬死顶;开始欺凌家里的弟妹或损坏桌椅;家长一接听电话便挂断的可疑电话增多等等。
若发现孩子受欺凌,孩子会害怕说出来。家长要帮助孩子,让孩子放心,询问孩子有什么期望,并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帮助他,很多人会帮助他。要教导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向班主任、老师、大队辅导员、政教主任说,甚至向校长说,向同学说,要相信会得到帮助的。此外,家长还要教导孩子,不要尝试自己找一些朋友一起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若发现孩子受欺凌,家长要冷静下来,找学校领导详细描述孩子的遭遇,询问校方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你的孩子;如果事件继续恶化,家长要与学校共同制定相应措施来处理,跟踪孩子受欺凌的情况,关注学校应对校园欺凌的措施。家长还可以联系其他家长,与学校共同商讨预防校园欺凌,完善学生关系的对策。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是欺凌事件的旁观者。家长要教导孩子,校园欺凌事件不是游戏,它对于受害者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当受到欺凌对待,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欺凌事件保持沉默。把欺凌事件说出来会让你的同学不再受伤害,同样也会让你免遭校园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