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辅导作业之霸气,现在的家长望尘莫及,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曾国藩不仅自己学识渊博,在他的关注和教导下,他的几个弟弟以及他的孩子
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曾国藩不仅自己学识渊博,在他的关注和教导下,他的几个弟弟以及他的孩子们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他的次子曾纪泽就成为了晚清著名的外交家。
晚晴时期,中俄关于新疆伊犁的问题就是曾纪泽亲自参与交涉的,后来签署了著名的《中俄伊犁条约》,以代替原先屈辱的《里瓦几亚条约》,给中国版图的安定完整奠定了十分厚实的基础,特别受到后人的推崇。
曾国藩的第三个儿子曾纪鸿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一度领先于当时的国际数学界。
这些成就无疑是与曾国藩的家教之霸气离不开的。
曾国藩的家教都有哪些值得推崇的地方呢?
目标: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曾国藩曾经也说,世上很多人的目标就是当大官,可是他不愿意当多大的官。
他的心愿只有一个:成为一个能够读书明理的君子。
从隋朝开启的科举考试延续到清朝,位极人臣、一代理学大师的曾国藩竟然不把做大官作为自己I的人生理想,而只是强调自己做一个君子就行,这在那个时代环境下已经是相当奇葩的了。
古人所说的“志当存高远”,诚不我欺啊。
其实曾国藩倡导的这个高大的志向,还要从他的爷爷说起,他爷爷曾亲自把“耕读传家”四个字定为曾家上下的核心家训,曾国藩对此竟毫不排斥,而且十分赞赏。
曾国藩的爷爷立下这个规矩,目的是要摆脱人们对他“没有文化”“无知”的嘲笑,曾国藩也推崇这个规矩就不仅仅是要给自己维护尊严的事情那么简单了。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这是曾国藩所强调的生活作风之一。作为农民的儿子,曾国藩十分清楚“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的道理。
曾国藩第一次进京赶考的时候,只准备了半年的费用,没想到在京城一住就是一年半,他所依靠的就是勤俭节约这个法宝。
你可能以为,以曾国藩的声望,在京城中还不难找到帮扶的贵人吗?
这你可能真的想错了,初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曾国藩名不经传,放在北京城的大街上一抓一大把,自然没人能辨得出此人就是今后名震中华的名门望族曾国藩。他愣是把半年的盘缠放在了一年半的时间跨度了去使用。其节俭程度实在难以想象。
曾国藩熟读史书,自然明白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就要有一个立德的根本,这勤俭、骄奢的嘱咐,正寄托着曾国藩对曾氏家族的一片期望
学做圣贤,自己做主。
还有一点曾国藩很有自信的是,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做圣贤的话,这是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
而我们凡夫俗子则都以为做圣贤那可是万里挑一的事情,没有大机缘,没有大毅力,没有大福报是不可能成为一代圣贤的。
但是,曾国藩在对子女的教导中,偏偏就强调做圣贤是最简单的,相比做圣贤,求取功名富贵倒是难上加难。
只要你有做圣贤的志向,只要你练就敬畏、谨慎的功夫,只要你谨守本心,不妄说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成为圣贤指日可待。
曾国藩说,他很后悔在自己小的时候,没有修炼出坚实的敬畏、谨慎的功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曾国藩对此很是懊悔。
在他眼里,儿子曾纪鸿少年时已经能够“举止端庄,言不妄发”,是令他极为欣慰的事。
指导孩子读书,曾国藩强调“四法”缺一不可。
每次写家信,曾国藩总会问家里子侄读书学习的情况,还常请家里爷爷、父亲等将子侄的书法和文章等寄过去,他要亲自查验。
在读书之法中,现代人可能是要怀疑自己的读书方法了,因为我作为痴迷读书的人都觉得在曾国藩面前,自己的读书方法小巫见大巫了。
他强调“看、读、写、作”四法缺一不可。
1、关于读书。
看,不是你以为的看书——无声的读书。
读,不是你以为的读书——高声朗诵。
仅仅这两个方面,我们就都拥有几乎半辈子的错误读书方法。小时候靠着墙根背书,老师批评我们是在“唱书”。长大了,老师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书,却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
什么是看?什么是读?全然不曾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