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中考的焦虑,家长们如何化解
□丁新科
今天中午,中考成绩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知道了自家孩子的分数,家长考生们心里总算有了底。但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减少几分。
焦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录取率。全省148.3万应届初中毕业生中130余万名参加中招考试,普通高中招生任务7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63万人,这意味着普通高中录取率仅50%。二是分数线还未公布。分数线公布后,才能真正知道孩子是否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查阅近几年的中考数据,除了在考生人数上有所浮动外,中考录取率保持大致稳定。这也难怪有人感叹,高考的前三年,人生就悄然经历了一次重要"分水岭"。话虽有点过,但将中考比作人生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考却不过分。
中考如此受重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都是在这一场场关键的考试中体现。从小到大,哪个孩子不上兴趣班、课外辅导班?有的孩子到了暑假,甚至比上学时还忙,拎着印着辅导班logo的袋子,穿梭于各个培训班之间。并且培训招收的孩子,朝着低龄化发展趋势发展。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金钱、精力的投入,自然渴望得到回报。看似一场普通中考,事实上已凝聚了十多年的努力了,所有的忐忑、焦虑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孩子太小,他不清楚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不太明白一场场考试背后所蕴含的残酷淘汰事实,甚至会用叛逆来对抗家长的安排。家长们是过来人,知道冷冰冰的数字背后,转换为个体,就是命运的巨大落差。
当然,家长们不得不接受的是,绝大多数孩子就是普通人。过分施压反而适得其反,不如放平心态,与孩子共同成长,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自律而成长。
今天中午,一位郑州的家长放榜后告诉我,儿子考了577分(满分600分)。看着他喜上眉梢的表情,我不禁想起了他与儿子的几件小事。为了培养儿子的理科兴趣,小学时他开始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经常在里面一泡一天,甚至一个暑假都呆在里面,把许多物理现象提前摸个底透儿。小升初之前的几个月,孩子沉迷游戏厌学,他一怒之下摔了儿子的电脑,结果小家伙和他对抗,无奈之下只得放下老父亲的脸面跟儿子和解。自此之后,他不再过分干预儿子的爱好。初中之后,尽管儿子成绩偶尔出现下滑,但父子之间再无嫌隙。培养良好的习惯,不粗暴施压,平等相处,让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不是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吗?
由此看来,"拼爹拼妈",不是庸俗地拼人脉金钱,而是要求父母用更潜移默化、成风化雨的育儿方式,创造更利于成长的空间。
人生中的大考,何止这一场?父母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雨过天晴,雏鸟早晚要自己学会飞翔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