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孩子的家长注意啦: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
撰文:喵喵君
审核:伯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英】狄更斯《双城记》
这是一个人人都拥有梦想的年代,这更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的年代。可是,为何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却少之又少呢?李嘉诚是个例,马云是个例,自然最近因直播带货而火起来的薇娅、李佳琦其实也是例外。而人们在谈到他们时,却往往是作为榜样来学习的,谈论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进而谈及中国自古以来就鼓吹的吃苦哲学。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农村出身,儿时的记忆几乎都是劳作,父老乡亲们每日的劳作,不能不说是极苦的,放在现在的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我想他们都是受不来那样的苦的,可是真正靠这样的辛苦劳作发家致富的人究竟有几个?国家的扶贫计划不正是针对这些人吗?他们的受苦能力比上面说到的人都不差,可是为何结果天差地别?
工地上的务工人员,不可谓不能吃苦的人吧?可是,我这里并没有贬低工地人员的意思,只是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不自觉的认为他们仍然是出于社会的底层,甚至有时是作为一个底层的代名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难道他们不能吃苦?为什么会被这么定位?
那些早晨三四点就爬起来要去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我非常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难道他们也是不能吃苦的?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这么说吧?可是,他们的现实处境呢?
例子不胜枚举,那么,他们都不是不能受苦的人,为何不算是成功的呢?他们又缺少了什么?
我们再反观一下那些被定义为成功人士的例子。
马云不需多说了吧,少时不得意,高考落榜,骑车卖东西,做销售卖医药,做翻译,创立阿里巴巴,创立支付宝……
李佳琦,OMG,现在直播带货界的两大标杆人物之一,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做过老师,干过各种工作……
薇娅是直播带货的另一个标杆人物,做过平面模特,开过服装店,网上盛传的她的作息表
李佳琦的作息估计也不会出入太多……
你们发现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同样的很能吃苦,同样的出生平平,造成人生处境迥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是冒险精神。为了生存而不断尝试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在某一些天才型的人身上或许是天生就带着的,可是更多人,则是通过后天培养而来的。但即使是培养,也是需要一个年龄段的,不同的年龄段,人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不同。
1岁,能听懂比较多的话语,有简单的语言能力,并且可以有意识地注意某件事物,具有简单的机械模仿能力;
2岁,有了正常的语言能力,以及固定的思维模式;
3岁,热爱运动,能认识并且识别出常见事物,能理解生活中的大部分语句,明确“我的”和“他的”概念;
4岁,运动能力大幅提高,身体协调性以及平衡性提高;
5岁,基本可以自理,心智开始从幼稚向成熟过度,时间与空间的感知能力增强;
6岁,具备了归类能力,生活可以自理,对一周的时序基本掌握,以自我为中心;
7岁,识数识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会使用日常生活工具,具备简单的理财能力;
8岁,尊重长辈,懂得起码的是非善恶,会认路;
9岁,一定的财务能力,尊老爱幼,有比较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
10岁,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开始着重培养一门技能;
11岁,理解能力上会更深入,在绘画表达上尊重客观对象的感受,并希望以写实观念表达想象的内容;
12岁,能独立生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强,强的辨别与沟通能力;
……
可以看出,6-12岁是一个关键年龄段,孩子从初步具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到可以独立生活,从自我为中心到具有成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认路,识字,计算,善恶是非观念等能力也随着年龄增长具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掌握了日后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也就是说可以确保孩子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是这只是能够立足的最基本的条件,淹没于芸芸众生中,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好。所以,接下来的话,只对那些希望孩子有一个波澜壮阔的不平凡人生的家长说,那些只愿意孩子平平淡淡过一生的家长,就可以先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