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三分钟的做事热情,而不是
昨天遇到闺蜜,听她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反映,女儿悠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时候也容易分神,搞得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搭档。边摇头边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在家教育过她好多次了,一点作用都不起,总不能不上班天天看着她,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悠悠今年四岁。去年刚上幼儿园后也重返职场了,家里特意换了大房子,工作日的时候双方老人帮忙接送照看悠悠,和老公专心忙工作,周末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六个大人围着孩子转。过的也算其乐融融。
太“打扰”的爱,破坏孩子专注力
过年在家串门,午饭时候,姥姥让悠悠先喝汤,妈妈在一旁举着筷子说,先尝尝妈妈做的鱼好不好吃。
饭后悠悠玩拼图,一时找不到图片的位置,爸爸不忍看孩子着急就说,这个有点难,还是爸爸来帮你拼吧。
悠悠扔下拼图跑去玩沙,沙还没堆好,奶奶端着盘水果从厨房走过来,悠悠,等会儿再玩。先过来吃点水果吧。
一个中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弄的悠悠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这些情况,都是对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打扰,打扰多了就成了“破坏”,即打断了孩子持续的专注力,也剥夺了她因付出专注而收获成功的心理满足。长此以往,还会使孩子失去被打扰后重新投入到“专注“里的能力。
专注力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专注力好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很容易“进入状态”,且更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一门心思投入到眼前的事物里,效率大幅度提升,效率高了成效自然也跟着高。
孩子小的时候不能专心玩乐,长大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专注力也很可能会大打折扣。这在很多领域上都是相通的。许多的成功都需要“坚持“做基础。小到弹一首曲子,跳好一支舞蹈,大到完成一项研究,开发一个新项目,都离不开长期的专注与投入。
专注力差的孩子,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别说参加音乐、舞蹈、编程等一些兴趣课了,学校的课业就够让他们吃力了。做事情无法全身心投入,长大后也难以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
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必须做到
1.给孩子一个专属空间
可以是孩子自己的儿童房,可以是读书角,也可以是一个阳光充足的飘窗。
告诉孩子,这个地方是你的专属空间,只属于你一个人,你能在这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看书,画画,玩玩具甚至是看着天空发呆。最重要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每个家庭成员都会遵守这个承诺。
2.让孩子安静的专注
安静的氛围更有利于注意力的连续性。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专注于某件事,父母首先不要轻易打扰她,不要做分散他注意力的事情。例如,当你的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时,你可以调低电视音量,降低声音,永远不要大声说话或大笑。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为了尊重孩子。
孩子阅读时,家长最好也能在一旁安静的看会儿书,以自身行为给孩子做示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给出的忠告里那样,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父母。
不要随便对孩子在做的事情指手画脚,更不要轻易“代劳”。孩子正在画画,你一来就说笔该怎么拿那个要怎么画,这只会完全打乱孩子的思路。
如果真的想加入,就陪孩子一起,做他的搭档。
3.合理引导,而不是主导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4岁的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以游戏和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同一项活动-将不同颜色的纸分别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以任务为目的的那组坚持了17分钟,而以游戏为目的的这组孩子持续了22分钟,并且分放纸张的数量比另一组多出50%
类似的游戏有很多,爸妈可以拿来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学习数字的时候,故意藏起来几个,问问孩子少了那几些数字,再找找它们藏在了哪里。在玩乐中锻炼专注力,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4.必须打断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
什么是必须打断的情况,到吃饭时间、睡觉时间、上学时间、或者爸妈有事要出门了等等。但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的专属空间里,一点都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该怎么办?
给孩子一定时间,从专注的事情里退出来。
快到上学时间了,告诉孩子,你收拾一下书包,我们10分钟后集合去学校。给出的这个时间段里,孩子自主转移注意力,而不是被动终断。
小点的宝宝没有时间概念的情况下,还不知道10分钟是多久,出门前提前告诉她,妈妈去换衣服了,等妈妈换好来帮你收拾玩具,我们都穿戴整齐就一起出门。让孩子在妈妈换衣服的时间里,有一个转换过程,不会觉得被强制性打断而发脾气。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什么样的家庭,造就出什么样的孩子。
很多时候出现问题,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孩子”,从自身考虑一下“我能为孩子做哪些改变”。
成长路上的难题,需要我们一同和孩子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