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论文_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角色定
文章目录
一、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角色定位的偏差与错位
1. 家长委员会角色参与和角色认同的内生性偏差
(1)“协助者”与“沟通纽带”:浓墨重彩的角色
(2)“监督者”与“决策者”:若隐若现的角色
2. 家长委员会角色效力的功能性错位
(1)家长义工会
(2)学校的“传话筒”与“代言人”
(3)浅层次监督者
(4)形式化决策者
二、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角色定位问题的原因
1. 家长知识能力的限制与“局外人”的角色惯性
2. 学校的权威地位与主导性过强
3. 家校之间相互信任的缺乏
4. 学校治理制度与章程的缺失
三、家长委员会角色定位偏差与错位的改进
1. 纠正家长委员会内生性角色定位偏差
2. 引导家长委员会合理参与学校治理
3. 重塑和谐的家校关系
文章摘要:我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角色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笔者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展开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借助NVivo11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以探究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改革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构建家长委员会角色定位模型。研究发现,家长委员会的角色定位存在内生性偏差与功能性错位,在学校治理主体角色上存在认识缺失,其原因主要有家长知识能力的限制与"局外人"的角色惯性、学校的权威地位与强势的主导性、家校之间相互信任的缺乏,以及学校治理制度与章程的缺失。探究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改革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对于构建学校"多元共治"内部治理格局、打造家校和谐的学校治理生态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G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