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教育论文_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
文章目录
一、作业负担的裁定与治理政策演进
(一)作业负担的形成与结构
(二)作业负担治理的政策演进
(三)“双减”下作业减负新样态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减负现状调查
(一)调查内容设计及实施
1. 工具与内容
2. 抽样与统计
3. 样本描述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作业减负初步成效
1. 作业量明显减少,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空间
2. 作业难度偏低,学生自主管理作业能力增强
3. 作业排斥度低、成就感高,初步缓解学习焦虑情绪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提质协同机制探索
1. 作业设计:尝试作业精选与难度分层
2. 教学协同:增强课堂反馈与自主探究
3. 家校互补:监管学生闲暇时间与学生自我管理
(四)“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政策的认可度与潜在困境
1. 作业减负政策受到普遍认可,教师认可度高于家长
2. 教师的作业设计负担与难度增加,考核制度与减负矛盾激化
3. 学生自律性差异显现,家长学业忧患感显著
三、“双减”背景下“作业负担”治理的突破路径
(一)提质增效:遵循作业训练的边际效应与个体差异
(二)五育融合:专家指导基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作业
(三)权责利明确:划定减负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
(四)家庭监管:引导师生加强时间的自我管理
(五)内外协同:合理衔接作业任务与学业质量考核
文章摘要:作业负担是中小学学业负担治理的顽固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了一轮轮减负政策,但积弊难返,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双减"政策实施数月以来的初步成效,华东师范大学五育融合研究中心课题组向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发放2374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自我管理作业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焦虑情绪。为确保作业"减负"提质,所调查学校和家庭在作业设计、教学反馈、闲暇教育等方面携手共建协同机制,使减负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然而,政策运行中困境凸显:一方面教师的作业设计负担与难度增加,考核制度与减负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性差异显现,家长学业忧患感显著。未来在政策落实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围:遵循作业训练的边际效应与个体差异;探索基于五育融合的创新型作业;划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引导师生加强时间的自我管理;合理衔接作业任务与学业质量考核。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G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