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六一还给孩子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
临近“六一”,谁是最忙碌的人?老师?孩子?家长?
从百度、微信、公众号上搜一搜,铺天盖地满屏都是六一的开幕词、节目串词、园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送去五月的芬芳、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可是,这些话孩子真的能听懂吗?又有哪一句家长乐于倾听呢?岁岁年年有六一,年年岁岁皆相似,幼教工作者们是否想过:孩子们想过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呢?
对于每个幼儿园来讲,“六一”一定是个大日子,在您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是绚丽的舞台,身着盛装的孩子?是欢歌热舞的表演,独具创意的游园健身游戏?是步履匆忙、时刻提示孩子动作的焦灼身影?还是目不转睛、快门不断的家长?
无论场景如何,我想,快乐是所有人对“六一”最一致的观点。不瞒您说,我做幼教工作30年,每年的“六一”,我们都要绞尽脑汁为孩子们庆祝。可是,到底是孩子的仪式感重要,还是老师的认同感、家长的满足感才是最重要的?多年来,在我们的心里是不是一贯认为,如果孩子不跳舞、不演出,就失去了“六一”的仪式感呢?
然而这样的“六一”真的是孩子所需、孩子所求?
五月的幼儿园,是音乐声、是教师的指令声,声声入耳;孩子不知所措地跳,教师大汗淋漓地忙碌,人人辛劳。习惯了整齐划一的表演,稍有差错,我们会鼓励孩子练上几十遍,目光苛责,冠之名曰“完美主义”,与孩子较劲,老师喊破嗓子、瞪大眼睛、语气训责……师者慈母之心荡然无存,唯有机械的扭动才能体现水平高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又能获得什么样的成长呢?
在炎热的初夏,为完成统一标准化动作,孩子争分夺秒地练习,表现的热情与享受的快乐被枯燥的作业消磨殆尽。孩子们累得不想来幼儿园,导致表演没表情、动作没精神,有的只是机械重复。园方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演出活动中,邀请家长作为评委,对“六一”的安排进行支持和配合。其实,当看到孩子状态不佳,家长对排练方式也不理解时,老师更是一肚子委屈……原来,精心的节目选择,巧妙的台词设计,缤纷的舞台创意,炫酷的服装道具,并不能换取孩子真正的快乐。
记得一个颇受好评的熊猫动物歌表演,孩子们穿着毛绒的衣服,憨态可掬的动作逗得观看者捧腹大笑。但在这骄阳似火的“六一”,又有谁关注到孩子心里是不是开心?拟定好的表演是不是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孩子的意愿呢?
“六一”到底属于谁?
“六一”该由谁做主?
我们强调节目的效果,就让孩子露出八颗牙;我们强调舞台的效果,就给孩子化上浓妆。然而,“六一”是孩子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想法、大人的意愿、固定的思维过“六一”呢?过“六一”之前有没有了解孩子希望怎么过“六一”,有没有思考结合孩子的愿望,我们能为孩子提供哪些支持呢?忽略了“六一”的课程价值,孩子的获得必定是被动的,快乐也必定是表面化的。
从这个“六一”开始,让我们把“六一”还给孩子!
上一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分析
下一篇:防沉迷家长要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