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
婴幼儿(新生儿)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最初阶段,受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生长发育因素的影响,儿科眼病在4 岁以下儿童中发生率较高[1],这个时期的儿童的视力很容易受到眼部疾病影响而出现障碍,若不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易演变为不可逆性散光、先天性近视、糖尿病眼病,最终影响视力,可见儿童视力筛查工作对于预防、治疗儿童眼病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目前,儿童视力筛查工作主要通过视力筛查仪进行,方便快捷、安全实用,通过测定眼部不同位置的屈光度评估儿童的视力状况,预测视力水平、制定保健治疗方案,但受技术等因素所限,目前这类筛查工作仅在少数沿海地区较好地开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对于儿童视力筛查工作不够重视,而对于视力筛查工作重视程度较差则说明医院缺少有关方面的有效的健康教育[3]。健康教育是一类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社会教育活动,在视力筛查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促使家长保健意识和知识水平提升,更好地指导儿童积极参与视力筛查、配合完成视力筛查工作[4]。 为了探讨体检健康教育在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特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该院210 名体检儿童进行分组,并对比了两组儿童的筛查率、依从度以及家长知晓率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家长陪护下于该院门诊接受体检的儿童共210 名,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6 个月~5 岁的婴幼儿儿童;②在监护人陪同下进行体检;③选用伟伦- 视力筛选仪,医师需具备相应资质,通过筛查获取儿童瞳孔球径、散光轴、柱径屈光度;④家长对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均详细了解,并自愿签订同意书;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家长拒绝参与研究; ②对视力筛查仪具有禁忌证的儿童;③已经明确患有眼部疾病(如失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10 名分为两组,每组105 名,观察组在体检前后对家长进行视力筛查相关健康教育, 该组儿童男59名、女 46 名;年龄 0.5~3.5 岁,平均(1.)岁;家长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35 名、本科以下70 名;对照组不加以干预,该组儿童男57 名、女48 名;年龄0.6~4 岁,平均(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40 名、本科以下65 名。 经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年龄、性别和家长受教育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视力筛查前后,对观察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的干预形式包括但不局限于:①在医院大厅醒目位置设置电视宣传大屏幕,播放儿童及婴幼儿视力筛查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意义的科普视频,使家长对儿童视力筛查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重视;②儿童在门诊体检时,对每位家长发放儿童视力筛查工作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建立宣传栏;③建立视力筛查咨询窗口,当体检儿童家长对儿童视力筛查的问题包括安全性、必要性和检查方法提出疑问时,使家长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专业医师进行一对一、 面对面解答;④举办健康教育知识科普讲座,体检完成后,与社区合作,收集观察组参与体检的儿童及家长的信息,每周举办1 次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对1 周内参加体检儿童的家长电话和短信通知其时间地点,督促其参加该讲座。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新生儿眼部容易出现的病变和缺陷、遗传因素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如何预防儿童视力障碍和眼病、儿童视力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儿童视力筛查相关知识、视力筛查工作中受检儿童及家长应该如何配合等,并安排体检时未接收视力筛查的儿童复诊接受筛查;⑤建立健康教育信息电子反馈系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观察组体检儿童的家长在健康教育讲座中的出席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意见需求纳入健康教育档案中;通过调阅家长的健康教育信息掌握该儿童是否进行了视力筛查、家长对于视力筛查的重视程度、高危儿童等,不断改进健康教育形式, 采取回溯式的电话随访和劝说干预。对照组儿童的家长在体检后不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和追踪干预。
1.3 观察指标
包括视力筛查率、 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1 个月内复诊、家长知晓率和儿童依从度。 知晓率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共计50 题,是儿童视力筛查相关问题的描述,由家长进行判断,正确:“√”;错误“×”,每题答对计 2 分,答错计0 分,总分100 分,得分超过 90 分为知晓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