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子预学的微课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资源,已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现在的幼儿园家长大多是80、90后一族,这一代年轻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潜移默化的习惯让他们更愿意接受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手机端的班级微信群、小程序、App等操作,已经成为家园交流促进亲子学习发展的主要渠道。
基于亲子预学的微课应用,正是一种强调先学后教的教育方法。亲子预学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态。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进行翻转:上课前,老师以微课的方式推送学习任务,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而老师则充当在集体教学中解答问题的角色。本文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在亲子预学中创造性地使用微课,更好地以幼儿为主体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教与学,从而让集体教学活动更有效,实现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一、教师将微课应用于亲子预学,落实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发展
(一)提前收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共性问题,形成学情分析有助于“以学定教”
幼儿园微课时间一般为3~10分钟不等,有目标说明、玩法介绍、材料准备、过程演示、难点讲解、问题互动等版块,可以完整观看、局部回看、暂停播放与问题回应。当亲子预学后开展相关的操作,一定会呈现不同的状况,或是探索不成功,或是对某个步骤不理解等等。于是,家长就会将问题发送到班级群里或私发给老师进行询问交流。老师浏览班级群里的反馈之后,可以对本班幼儿的共性问题进行情况汇总和学情分析,其问题指向的经验水平、难点理解、规则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则是教师在设计接下来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参照,直接扣紧“教什么、如何教”的生成性教学设计。如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米勒《拾穗者》”,在微课学习中教师通过介绍画家米勒,提出“画面上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画上的三个农妇在干什么?你在画上还看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发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自主欣赏,家长原始记录幼儿欣赏作品后对问题的回答,并将记录发送给老师。教师能获取每个幼儿对名画欣赏理解的回答,从中进行分析提炼,将相同的关注、不同的发现、个性的疑惑进行分组,这些原始的“与名画对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以学定教。
(二)直接抓住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梳理,活动环节简化聚焦有助于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基于互联网的微课亲子预学,激发了家长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集体教学更加自主、开放。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先学后教,才会让教具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具有有效性。
“关于制作‘降落伞’,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你来给大家讲一讲”。
一个大班的科学活动《降落伞》中,老师提前推荐微课《学做‘降落伞’》,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预学所研究的“降落伞”,如何用塑料袋和绳子配合制作,从班级微信群发送的视频来看,反映出有成功的作品,也有失败的体验。基于幼儿在亲子预学自主探究的初次体验,集体教学的30分钟内,教师以“如何选择合适的垂挂物”和“如何捆绑固定垂挂物?”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让成功制作的幼儿给予经验分享,对比观察几种不同垂挂物的降落伞下降速度不一样,针对关键技术的捆绑方法做两次示范演示,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难点问题的解决上,教师更多的是抛接问题引发幼儿的批判性思考,体现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和谐统一。
基于微课应用的亲子预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为引入新知识而创设的问题情景,这一类的常规教学方式下的环节,就很大程度上省略或简化了。而是直接切入问题,给幼儿一种学习的方法支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作为教师,也要思考:怎样的内容适合使用微课进行亲子预学?预学的量的程度如何把握?哪些可以提前了解和思考?哪些作为教学聚焦?
(三)提前掌握个性问题,针对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和问题互动,有助于个性化指导的落实
因为有了微课学习,幼儿与家长的提前体验使将要接受的教学信息清晰明确,也同时暴露出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我们常说,集体教学中应该实现幼儿在各自不同水平上获得提升,但30分钟的课时对于全班35位幼儿来说,即要开展新内容的讲解剖析,又要做到关顾个别,在时间和个体指导的密度上确实不大现实。而亲子预学提前生成的问题恰恰就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个性化指导的最好抓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个体出现的问题进行基于个体学情的活动计划预设:操作材料如何体现分层?任务设置如何体现难易不同?这些层次性的体现就是以亲子预学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幼儿的疑问为个别化指导的起点,遵循个性需求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学习,才能把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的碰撞与对话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中不断引入深入。集体教学的现场才会真正做到教师对每个幼儿“心中有数”,不断地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驱动,促进幼儿主动思考获得成就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不同层次思维水平的幼儿均得到不同的收获。
上一篇: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2
下一篇:基于“多中心”自愿供给的职业启蒙教育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