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读,一把双刃剑
一名正在上课的学生突然推翻小椅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喊大叫着跑向教室门口,在教室外面的家长听到响动后,立即走进教室将这名学生安抚下来。
或许叫不出名字,但学校的人几乎都熟悉了这张面孔,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语训康复中心的一位陪读家长,他的孙子小C几个月前开始就读于高级语训班,起初全程坐在孙子的旁边,陪伴他上课,随着小C对学校生活的逐渐适应,开始尝试等在教师外面,小C发生不可控制的问题行为时再进去安抚小C的情绪。
这学期他又多了一位同样两鬓斑白的伙伴--小D的奶奶。两位老人同病相怜,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孙子孙女也有不同障碍的听力损失,小C有自闭症倾向,攻击性行为严重,通过跺脚、吼叫等问题行为来博得别人关注,会突然站起来哭闹或者打人,同班的小朋友大多都惧怕他;小D只有两岁半,生活不能自理,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上学一个多月仍然哭闹不止,不仅自己学不到什么,还严重影响整体的课堂秩序。老人们只能放下手头的事,每天专心的陪着自己的孩子上课,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向正常人一样回归主流。
近年来,学校在语训康复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吸引了越来越多听障儿童入学,目前语训康复中心的每个班学生数量超过10人,幼儿听力水平、年龄、性格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育教学活动开展难度较大;为了保证幼儿语言康复的效果和水平,2-3岁的小龄儿童数量日渐增多,学生年幼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尚未养成良好的课堂规范,更需要家长在旁的协助和照顾;聋哑学校招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听力障碍学生,招生对象扩展,招生门槛降低,如今招生对象中也存在智力障碍、自闭症、情绪障碍和多重障碍等多种类型的特殊儿童,个别学生的严重行为问题,对课堂教学和同伴造成干扰,影响教学秩序;而学校语训康复中心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师生比不达标,每节集体课只有一名教师上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很少,加之既要维持课堂秩序,又要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若班级内存在有攻击性行为或哭闹不止的学生,教师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家长陪读成为了迫不得已又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之一。
陪读家长在教室中实际上起到的是辅助教师的作用。朴永馨认为辅助教师是指在课堂中及课后辅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所有人员,包括学习辅导员、辅助教工、统合助手、辅助教师、父母、自愿者、同辈等,主要任务是对特殊儿童提供教学辅助,在此基础上为特殊儿童提供生活辅助、康复训练等。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家长陪读学生的较多,其中聋校多分布于低年级,以重度障碍或多重障碍为主,家长陪读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照顾孩子饮食起居、有效维持课堂秩序、减少攻击性行为等,家长陪读的作用,是他们的初衷,由于家长们更熟悉孩子的行为习惯或者儿童对家长的服从性更高,家长在管理学生的行为方面比老师更有效果。
不过,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很多陪读家长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家长将自己的陪读行为定位成"照顾儿童"而非"教育学生",对课堂辅助教学方面比较忽视,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对儿童进行教学辅助,过分关注学生的衣食寝居,甚至溺爱学生、事事包办,致使孩子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同时,因个别儿童障碍程度较重,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陪读家长对儿童信心不足,认为其"什么也学不会",没有必要在课堂中对儿童进行辅助。此外,一些陪读家长对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常识,在陪读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并不得当,有的辅导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有的保护过度、缺乏鼓励和宽容,大声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堂秩序。
家长陪读在辅助教学和参与学生管理虽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师资的供需矛盾,帮助顺利开展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专业特教师资仍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实践的需要时,提升家长的陪读能力,规范陪读行为成为了势在必行的措施。学校方面必须统一家长陪读标准,建立有效的陪读家长培训模式,提高陪读人员辅助教学能力,辅以网络学习、家长开放日、亲子课堂等多种方式端正家长对培读的认识,提高教学辅导和学生管理水平,规范陪读行为,提高其陪读能力,使其成为教师的合格"助教"。
上一篇:儿童安全座椅少不得!
下一篇:孩子不吃药 家长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