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我们的认识——有道德的人必备的两个基础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一个心地善良,灵魂高贵的人,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有道德的人。”什么是心地善良?什么是灵魂高贵?对于这两个问题,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在我们看来心地善良就是能在与别人交往中换位思考,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富有同情心。所谓的灵魂高贵,就是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一)同情心是道德的初级基础
同情心是人类所有其他道德的发端。
孟子说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看到别人在痛苦,你会感到难受,其实他说的就是同情心,他说的这个东西是仁之端,是道德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非人也,就不是人,人和禽兽的区别是从有没有同情心开始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样谈道德问题的:一方面作为生命的个体,人都是利己,趋利避害的,对生命有利的就追求,对生命有害的就逃避,这是生命的本能,但是另一方面人还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是利己的,别人也是利己的,你爱自己的生命,别人也爱自己的生命,你能够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同情心,同情心比利己心可能弱一点,但也很强烈,可以说是生命的第二本能,这个同情心就是道德的根源。
(二)做人的尊严是道德的高级基础
人性本来就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生命,二是精神性,两者都可以是道德的基础。人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个精神的存在,这是人比动物高级的地方,是人之为人的特点,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人不但要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所谓灵魂,就是指人要超越生存,追求比生存更高的意义,那就是拥有高贵的灵魂。要有做人的尊严,和基于生命的同情心相比,这个基于灵魂的尊严感,确实是道德的更高基础。
康德说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身体是物质的东西,人作为身体是属于现象世界的,受自然规律支配,是不自由的,但是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灵魂,灵魂是超越物质的,人作为灵魂是属于本体世界的,灵魂是自由的,怎么证明人是自由的呢?康德说证据就是道德,道德证明了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立法,超越了本能,做应当做的事。我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希望所有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同情心、有尊严,发自内心完全自觉的善行善言。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扎实学生这两个道德基础。那么,如何来扎实呢?
卢梭曾说:“教育是生长,自我的生长。”引发学生做人的同情心和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学生自我生长的过程。因此,德育的事情学生做主,这是最能取得学生理解的,又是最便于德育工作推进的有效方法。
二、我们的做法——让道德贴近学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通识教育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内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在医学、经济、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可靠性与信息论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及培养起来的数学思维与素养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
(一)站好德育工作者的位置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指出,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13条第2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有学者据此推论,该条的规定表明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引入了淡化理论。? 参见王迁著:《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30页。我国法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可以判定除了混淆行为侵害商标权之外,淡化也是对他人在驰名商标上享有的相关权益的侵害。
(二)学生的德育学生做主
二灰碎石基层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具有较多的优良性能,但是受到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施工工艺工序(拌合、摊铺、碾压)、养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二灰碎石基层在铺筑沥青路面时,会产生裂缝,而且开裂很严重。因此针对影响二灰碎石基层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有效的提高路面建设质量具有较现实的意义。
作为高中学校,究竟该怎样做德育?我们和学生进行了多次的探讨。首先通过全校学生的动员大会,让学生长时间进行班级内部的自我酝酿,再具体确定班会时间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讨论。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大家明确德育是自我成长的要求。德育首先是管好自己,德育不是高目标高要求,而是底线思维。德育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根深叶茂,才能同情入心,行为高贵。
各班利用周三班会课时间,人人提出自己对60条道德的理解,写下自己所认为的德育标准。从60条缩减为20条,每一条条目我们又多次和学生进行了细致沟通。全校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反复投票,最后以得票高的10条作为以后学校德育的精华内容,也即“五中十德”不偷窃;不作弊,不作假;珍爱生命不轻生;明辨是非不乱传;排队不插队;不吸毒;不做间谍,不叛国;不损害集体荣誉;不打断他人说话,懂得倾听。立德树人,立怎样的德,树怎样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常感觉在立德树人之路上,参与德育工作时间越久,就越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在价值观上我们容易明确,但在方法论上我们往往又会手足无措。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就要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他们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生成德育的规范,只有这样德育操作才能更贴近学生,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五中学子的道德品质,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提起德育工作大家或许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教师怎么做,德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就会定位在教师这一边。其实不然,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都是实实在在的智慧者,每一个人都具有自我行为品质审查纠偏的能力。身在现代媒体发展时代的个体,每一个人的视野都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在自觉地提高。我们的学生也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是自我问题的解决专家,在此当中,只不过需要教育者放手、信任,给一个平台,给一定的思路引导罢了。就像我们的学科新课改理念一样,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转变观念和角色,从原先下达指令的角色转变为激发者和引领者的,也就是要站好德育工作的位置,从前台退至幕后,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抓住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自觉地开展自我行为和品质的纠偏,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应该是事物自身对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界力量迫使其否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养成,需要的是学生能以自己群体生成的标准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成效,最终实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目标。
全校1800多位学生在践行中体验着,观察了校园的每个细节以及审视了自我的每一个行动,认真讨论后,每个班确定2~3条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必须遵守的自我底线的要求。全校42个班,整合重复内容后最终形成了60条备选条目。60条太多,究竟哪一些才是真正需要去恪守的德育底线呢?学校德育主任余老师认为,德育就是让大家参与体验的过程。于是学校德育处让全校同学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讨论并进行投票。
(三)学生的德育学生推广
同学们对我们这个“五中十德”遴选活动参与热情很高,期待很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他们非常有学校的情怀。也正是这样的情怀,“兰溪五中德育十条”在全体师生倾心投入讨论、投票下,顺利地出炉。我们对学生自我德育工作已经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如何再让这10条德育规范,落实到每一位五中人的行动上?这又成为我们的第二步工作。我们继续坚持学生德育学生做主的原则。各班同学在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了德育自我推广的活动。学校层面,我们让校园的每一棵树,每一株小草,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石头说话,把“五中十德”或镌刻或挂牌在这些物质的载体上。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开展表彰,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学生自我德育的信心。学生层面,各班组建了德育学生小组,通过班会解读十德;通过黑板报宣传“五中十德”;通过学生自制展板和十德征文活动,个性化的展示“五中十德”。学生们运用或漫画或小论文或宣传队组或学校广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弘扬“五中十德”,宣传氛围非常浓厚,校园的风貌日新月异。学校路灯不明原因起火,我们的学生不约而同,分工合作,有的报告教师,有的找电源切断,有的去取灭火器……学校的损失在学生们自发的行动中规避了。食堂买菜打饭的队伍整齐了,学生无一插队,就餐纪律简直让人惊讶。
考场上,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每一位同学都埋头认真作答,考风考纪焕然一新。学生们种种变化,浓郁了五中的校园,“五中十德”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应当做的事情,正在化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十德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入每一个学生的灵魂。
道德只有化为灵魂才能成为人的自主行为和品质。我们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给学生信任,放手让学生做主,学生才能自我要求,自我落实,严格自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高贵的心灵,才会有一颗善良的内心,同情弱者,平等交流。
为了验证引用的阈值规则去噪效果,使用db7小波基和提出的新调节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去噪后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得出本文引用的阈值规则是最优的.
[1]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亲子研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建
下一篇:关于高中数学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