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主体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状况分析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跟家庭是有密切的联系。一个思想品行差、坏习惯多、厌学的小学生,其家庭背景都比较复杂,这部分人很多都是因为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是父母不在身边,家里老人对他们溺爱,二是生活于单亲家庭。面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村委会等发挥不了有效作用,逐渐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从小学就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具体的状况如下:
(一)学习散漫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平时只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跟自己的孩子沟通,而孩子每一天的学习监督就落在家里的老人身上,受隔代教育以及知识文化水平的影响,家里老人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不到位,孩子从小就养成对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散漫等坏习惯,而且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注,特别是现在受手机的影响,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放学就玩手机,无法约束自己,导致学习成绩差,旷课、迟到、欠交作业等情况时有发生。
7)如果 len(Lborder[])>len(Rborder[]),就把 w-1加入到右边界列表中(防止没有检测到最后一个字符的右边界)。进入步骤8)。
随访12~25个月,平均(17.83±2.86)个月。除1例(2个椎体)因肿瘤进展导致器官衰竭死亡,其余30例(63个椎体)至随访结束时仍存活。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见表1。术后3 d的VAS评分较术前VAS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内与术后1年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ODI评分较术前ODI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内与术后1年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心理问题得不到关注
在农村小学里,近年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室,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无法引起关注,特别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而孩子面对父母常年不在家,知识的引导、性格的改变受父母的影响就比较少,任由孩子性格形成自由发展,就会出现心理扭曲,行为不端正,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
(三)独来独往
2.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若在学校出现问题,教师不及时教育,就会把问题扩大化,因此学校根据不同的留守儿童问题,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班主任多与孩子沟通、做游戏、谈心,从活动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学校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知道问题所出现的原因以及问题的实际情况,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学校必须调查清楚自身学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存在多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等情况,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寻找不同的教育方法,借助学校的力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专项小组。学校通过班主任调查班级留守儿童的情况后,以学校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小组,结合学校心理辅导室专任教师,制订小组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好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不同方位的关爱,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从每一位学生出发,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建档立卡,针对不同的留守儿童问题,班主任多和家长沟通,引起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与各村的村委联系,采用家访的形式,下村到户了解自己班留守儿童的情况。通过调查,建立自己班级的留守儿童档案,密切留意留守儿童的动态,对出现问题的留守儿童第一时间进行辅导、教育,让孩子及时得到学校的帮助、关心,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
小学生本身就对外界的事物比较好奇,但由于平时没有父母在家监督教育,其所做出的行为就不受约束,喜欢做什么就去做,独来独往。如高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跟初中生或者社会人士,出去骑摩托车、进入游戏机室等,甚至夜不归宿,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出现犯罪。
我的房租不包括电和水,每月自行缴纳。在冰岛,电和水称为能源费,捆绑在一起收费。居住一年,算了算生活开销,发现哪怕使劲开暖气,一天洗三次澡,没心没肺开灯,每月能源费还比在冰岛餐厅吃一顿饭便宜。
(三)组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多的一个教师,在班级的地位也最重要,学生的性格形成也会受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不仅承担着孩子的知识教育,更是班级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领导者,因此学校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通过优秀的班主任,落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班主任对班级比较熟悉,学生遇到问题能第一个发现,在熟悉自己班级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基础上,班主任会根据不同的留守儿童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及时联系家长,家校结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留守儿童,由于家长一直出外打工,得不到家庭的关爱,感觉父母不关心自己,心理上多少出现叛逆,那么班主任就要及时发现,与孩子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另外,班主任可以利用上下课的时间,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喜欢探究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心里得到不同慰藉,促进孩子成长。
(四)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孩子对学校的归属感
现在小学生大部分的乐趣基本集中在手机、电视上,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利用学校优势,丰富校园的生活,开展不同的校园活动。如足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文化,在学校还有很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归属感,使孩子喜欢上学。而且,学校通过开设不同的活动,发现不同孩子的优势和特长,让孩子在不同的平台得以展示,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1]丁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16).
[2]杨立荣.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学周刊,2017(2).
[3]雷万鹏,向蓉.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
[4]韩志尧,张思远.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6).